八公犬的故事|八公犬的故事 *** 版
八公犬的故事,一只叫八公的秋田犬,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在车站等待主人上班,然后一直到傍晚才回家。这一天,八公依然在车站等待主人,可是这一天天却等不到了。主人下班回家,发现家里的八公不见了,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于是他急忙报警。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调查,最终在一个园里发现了它的身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它已经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八公犬的故事!是真的吗?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的,只是那只犬好像不是秋田犬,在电影的最后好像还放了真是故事的那只狗的雕像。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上野秀三郎是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经抢救无效死亡。后来,主人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二、忠犬八公的主要内容?
教授帕克(理查·基尔 Richard Gere 饰)在小镇的火车站拣到一只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着某种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只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最终,帕克对小狗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极力反对养狗的妻子卡特(琼·艾伦 Joan Allen 饰)。
八公在帕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帕克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早早便爬在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家对它更加疼爱。帕克的妻子、女儿安迪(萨拉·罗默尔 Sarah Roemer 饰)及女婿迈克尔(罗比·萨布莱特 Robbie Sublett 饰)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埋葬了帕克,可是不明就里的...三、忠犬八公讲了什么?
首先觉得日版和美版区别很大。都很精彩。
书读多了,容易变得麻木;人见多了,也很难相互真诚。
厌倦了当下光影中的超能与科技齐飞,肌肉共娇躯一色,那份斑斓有时候只想逃避,去安静地哭泣,享受一份难得的情感大餐。
忠犬八公,真实故事改编来的作品,伴随两次艺术加工,这个日本故事不知攫取了多少人“一公升の眼泪”。很多影迷以忠诚来形容八公,似乎不够全面,八公和教授之间的最难得的情感应谓之真诚,只是日版明显美版朦胧。正因为这个星球上最智慧的物种之间所丧失的情感,以跨物种的形式得到了补充,才使得八公这个故事/作品如此泪奔。
先止泪,说点客观的。两部忠犬八公。
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2009美版,简称《故事》)的观众一定觉得远超前作《忠犬八公物语》(1987日版,简称《物语》)。孰不知新藤兼人在1987年的《物语》编剧后时隔32年对八公的故事重新圆润,只是先前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无后来者成熟,才使《故事》更适合当下观众的胃口。而看过《物语》的观众会发现《故事》摒弃了八公故事中真实和残酷,反而杂糅了太多艺术化的西方电影特点,使《故事》略显浅薄不够真实。
《物语》中对于人类的塑造过多,使得八公和教授的感情突显过少,在剧情发展上旁支太多,又令其主线的感情基调变得生硬,仅仅是多了对战争的反思而已;《故事》中砍去了八公和其他主人之间短暂的交互,少了八公最后的游荡,好处是整体故事流畅通透,让主线的感情多了份忠诚的基调,坏处却让八公和教授之间那份真诚感情的原动力掩埋在影片下半段中太过温情的悲情色彩下。当然不得不说《故事》的倒叙手法很美国化(由教授的孙子娓娓道来),司空见惯的传承基调也更符合当下体验,而其拍摄技巧用以黑白来给以八公视角,更容易触动观众的泪腺上紧绷的神经。(《故事》导演新作,《一条狗的使命》今年上映,其想法应该亦是从这开始)。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配乐,一曲从始至终,只是改变了曲调的轻舒缓急,却足以映衬八公的一生,让此片泪点满满,Jan A. P. Kaczmarek(2005年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手法却有独到之处。
拿出纸巾,来看电影(轻微剧透不影响观影)
八公的故事开端很简单。《物语》中教授和八公结缘来自独生女的喜新厌旧,八公正巧填补了女儿出嫁的空白。《故事》中更是简单,八公直接成了流浪狗被收养。随之而来的第一个戏剧冲突,八公和教授的感情随着时间沉积得愈发交融,使女主人产生嫉妒。这个矛盾在《物语》中表现的比较激烈而《故事》中表现的则是更加现代、人性。这个戏剧冲突一直深埋到教授去世才展现,影响八公的后来命运。八公与教授的感情随着饲养陪伴下交织地愈发紧凑,两组镜头,一是人狗共浴,赤诚相见,两个生物在上帝面前本来也一样,同样也平等;二是八公养成去车站接送教授的习惯,独特的狗狗,从宠物升级到平等的生物/灵魂。
教授的突然离世是剧情迈向高潮的门槛,跨过去,剩下的是悲剧和更悲剧。期间在教授离世的当天,八公的异常却是最普通的桥段。第二个戏剧冲突出现,八公挣脱锁链。无论是送葬时捆住八公的锁链还是后来寄养者/女儿的锁链,每一次挣脱每一次泪崩。伯牙的破琴断弦是知音的离去,八公的挣脱是对真诚的追求。结局其实很早就开始,八公在教授再也无法出现的站台门口等他,只是没人想到这个结局一直持续了九年,直到衰老的躯壳再也支撑不了这份等待。片尾时八公和教授在天堂的重聚,亦是最好的慰藉,因为观众此刻已然泪如泉涌。
一部动物为主角的电影以诠释灵魂平等的目的在描述,使其成为佳片的关键。《故事》情节顺畅,前期花费大量时间来构建观众对于八公的好感,在教授去世后又徐徐拈来地描绘其在站台门口的守望,以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引来泪流满面。以欧美电影的一贯成熟表现手法,整部影片以温情居多,使得即使后来的悲剧也笼罩在一片温热之中。相反《物语》虽然剧情很粗糙、庞杂,但在交待生命的重要性和平等性上可谓浓墨重彩,其中八公挣脱锁链追赶灵车的场景可能是最真诚的镜头,如同至亲一样,不接受已经降临的噩梦,是否与人类无益耳。后来八公不断地挣脱锁链回到站台门口,则是更现实的展现。更迭的主人代之以宠物,教授代以真诚,“悲剧”的结果必然如此。“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此刻等待的八公和人有何分别,同样是纯洁的生命,同样是平等的灵魂。相较下《物语》更像现实,而《故事》更像电影。
不要断言两者孰优孰劣,只是不同时代下的相同故事,《物语》更有深度,《故事》则更有温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两部电影都会带来泪水的狂欢。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八公等待得何其真诚。我非“爱狗人士”,我只是爱这只可以带来真诚的生命。
愿天堂与教授相遇的八公可以重新衎然,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END
见于我的时光影评。
【动物】三十年、双目泪、一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