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

甘肃陇南养蛇吗|甘肃有啥蛇

1. 甘肃有啥蛇

蛇是麻颜色的叫高原蝮。

高原蝮(学名:Gloydius strauchii)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雪山蝮、麻蛇。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高原草原地区以及多出没于有乱石堆处。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321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主要在青海长江上游、四川。

2. 甘肃有什么蛇

甘肃省蛇类主要集中发布在地处亚热带雨林气候的陇南市,各种蛇类有4科27属37种 毒蛇9种 微毒蛇4种

红沙蟒,白头缅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青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绞花林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隐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链蛇,横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颈斑蛇,花条蛇,大眼斜鳞蛇,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乌华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

无毒蛇为:

红沙蟒,青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隐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链蛇,横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颈斑蛇,大眼斜鳞蛇,乌华游蛇,乌梢蛇。

3. 甘肃一带什么蛇最多

张掖蛇类名录:

4科27属37种 毒蛇12种

红沙蟒;白头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青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绞花林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横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颈斑蛇,花条蛇,大眼斜鳞蛇,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乌华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

4. 甘肃有什么毒蛇

1、白头蝰

白头蝰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湖北、甘肃等地,常见于丘陵及山区以及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2、高原蝮

高原蝮是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雪山蝮、麻蛇。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高原草原地区以及多出没于有乱石堆处。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321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主要在青海长江上游、四川。

3、短尾蝮

短尾蝮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短尾蝮体较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尾短,具管牙;有颊窝。头背深棕色,体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

4、山烙铁头蛇

山烙铁头蛇为蝰科烙铁头属的爬行动物。山烙铁头蛇全长50到70cm,头三角形,有长管牙,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顶具有细鳞。常栖于灌木林、草丛、茶山或耕地以及有时也见于路边及住宅周围。

5、菜花原矛头蝮

菜花原矛头蝮头较窄长、三角形、吻棱明显,上颌骨具管牙,为有颊窝的毒蛇。背面黑黄间杂。多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5. 甘肃最毒的蛇

无毒蛇有翠青蛇、黑眉曙蛇、王锦蛇、玉斑锦蛇、双斑锦蛇、紫沙蛇、加利福尼亚王蛇等。

1、翠青蛇:翠青蛇是一种脾气非常温顺的无毒蛇,性格“内向”胆小,不攻击人。野生个体以蚯蚓、蛙类及小昆虫为食。卵生,每产5-12枚。

2、黑眉曙蛇:是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黑眉曙蛇别名黑眉锦蛇、家蛇、秤星蛇、慈鳗等。

3、王锦蛇: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王锦蛇体大凶猛,有攻击性,但无毒性。

4、玉斑锦蛇:别名美女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

5、双斑锦蛇:全长约70公分。躯体以黄褐或淡褐为底色,背中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镶有黑边的褐色或红褐色斑纹。躯体两侧亦有一列相同颜色的小斑纹。此外另有与这些斑纹想连接的4条淡色直纹。头部背面则有与躯体斑纹颜色相同的矛尖状斑纹。

6. 甘肃有多少种蛇

蛇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动物。蛇的种类很多,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3000种左右,毒蛇约占1/6,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

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眼镜蛇科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naja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

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

我国海域有16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fasciatus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russelli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

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10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

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

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

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

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7. 甘肃境内的蛇种类

甘肃省蛇类名录4科27属37种 毒蛇12种红沙蟒;白头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青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绞花林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横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颈斑蛇,花条蛇,大眼斜鳞蛇,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乌华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

8. 甘肃的蛇类

短尾蝮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剧毒。

中介蝮中介蝮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布袋、麻七寸、扎嘎勒卖图.毛盖。分布于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也称土蝮子蛇):剧毒。

高原蝮:俗名雪山蝮、麻蛇。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剧毒。

菜花原矛头蝮: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注意:不是菜花蛇):剧毒。

原矛头蝮: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剧毒。

虎斑颈槽蛇:俗称为野鸡脖子等。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微毒

9. 甘肃有那些蛇

土布袋,又名短尾蝮蛇,体型短小外表看起来像泥巴的颜色,这种蛇毒性极强,经常藏身于捆扎好的玉米秸秆下,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被这种蛇咬伤过的村民有十几人。

桑树根.又名赤练蛇,外形像桑树农村老一辈给取的名字,很多人觉得赤练蛇没有毒,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它们没有毒牙,也没有毒囊、毒腺,但是有一种类似毒腺的,在口腔深处,喉底部,当咬的比较浅、如果蛇嘴巴张的比较大,咬伤的比较深

10. 甘肃省内的蛇图片

高原上是有蛇的。最常见的是一种叫高原蝮的蛇。栖息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左右的一种常见的毒蛇。也叫雪山蝮、麻蛇,是蝰科亚洲蝮属的小型毒蛇。长47- 52厘米。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321米,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生活于高山高原地区,多出没于梯田边的杂草乱石堆处、山坡、路边、溪流旁。主要以啮齿类、蜥蜴及蛙类等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