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

高产养鱼技术|高产养鱼的九大技术

1. 高产养鱼的九大技术

一、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  二、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  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  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  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  三、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  四、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  五、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  六、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2. 高产量养鱼

答:使用活水养鱼最大的优点就是产量高,大大减少了饲养成本,并且水质不易被污染,水中的含氧量较高,鱼儿成长快。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容易传染疾病,因为鱼类疾病大多数都是通过水流来传染的,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其它鱼类!

3. 高产养鱼养殖技术

"水"一一养鱼的水体环境条件,包括面积、水深、土质、水源水质及周围的环境等。

"种"一一要有数量充足,规格适合,体质健壮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良鱼种。

"饵"一一供应饲养鱼类充足的,营养成分完全的饲料,包括施肥培养的天然饵料生物。

"混"一一实行不同种类、不同饲养龄与规格鱼类的混养。

"密"一一合理密养,鱼种的放养密度既要高又要合理。

"轮"一一轮捕轮放,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水体鱼类较合理的密度。

“防"一一做好鱼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管"一一实行精细的科学管理工作。

“水、种、饵"是养鱼生产的基本因素;"混、密、轮、防"则是养鱼的生产技术措施;“管"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为因素。实践证明,凡按"八字精养法"的原则养鱼就能获得高产,为养鱼高产提供了技术性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成为我国鱼类养殖业的教条。

4. 高效养鱼技术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鸭的养殖户越来越多,生态养殖的概念也随之而来,生态养殖的好处有很多,那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养殖呢,记住以下几点!

一、渔池养殖数量

渔池养鸭一亩地养殖100-150只鸭子左右,渔池养殖草鱼、青鱼为主。如果养殖200只以上鸭子,渔池养殖鲢鱼、罗非鱼、鲤鱼、鲫鱼、鳙鱼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养鸭每亩不要超过250只,不然会造成鱼产量下降。

每只鸭子年产粪一般为40-50千克,养鸭渔池比不养鸭的每亩地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可以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

养鸭渔池可以鲢鱼、鳙鱼为主,每亩地可以投放鱼种50-75千克,1000-1500尾,以养草鱼、青鱼为主,每10亩地可以放鱼种75-1500千克,1000-1500尾。总结每亩地大约净产鱼400千克以上。

5. 高产养鱼的九大技术有哪些

       1.保持水质的清新。良好的水质是稻田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水源要有保障,使用清新、无污染的外河或湖荡水,进排水方便且分开。用死水或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这些水溶氧低或水质富营养化,易滋生有毒病菌,虾蟹易患病而难脱壳,最终导致死亡。

        二是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保持其最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适时地调节水的温度,根据季节变化凋节水的深浅(春0.8~1米,夏1.2~1.5米,冬1.2米以上)。

        三是防止水质污染。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上午10~11时,河水和池水温差不大),可以定期使用PSB(光合细菌)或EM调水王(有效微生物群)等新型复合性生物制剂降解氨氮和硫化氢等,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有益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良性循环,保持养殖水体鲜、活、嫩、爽。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采用生态共作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物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

       一要清淤消毒,在冬春季节,先清除老塘口过多的淤泥,后翻塘曝晒,促使有毒物氧化;在养殖15天前,每亩再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新挖塘口也要注意消毒,最好在养殖前排干池水,注入新鲜水,再排干,再加水,消毒数日后,注入新水。

         二要栽植水生植物,控制移植覆盖面积,一般在30%~50%,把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巧妙地进行结合,深水区宜栽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可栽培茨菇等经济水生植物。

        3.选择养殖对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特、优”的内涵和对象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一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了解其最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水温范围、水质肥瘦、耐氧能力、食性等),注意稻田养殖的特点(水层浅,在水稻没有长高以前和收割后水温变化剧烈,水质较肥,有时需使用无机肥料和农药,养殖周期短等)。

        二要开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品种,充分了解养殖品种的合理性、前瞻性及市场前景。

        三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注意与各个养殖户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养殖场所的特定条件结合起来,根据商品需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已的优势品种和品牌(如银鲫、鳜鱼、泥鳅、彭泽鲫、褐塘鳢、南美白对虾等),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比例高的品种,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

        4.合理投喂饵肥。

        一是投喂好的饵料,选用那些农村自产的农产品或平时容易采收的野生饲料,也可以自己制作配合饲料,或选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饲料;要索取质量保证书,严防污染和鼠害、虫害,注意保质期,谨防氧化、霉变和变质,要求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鲜活的野杂鱼、贝类等),要降低每千克鱼产品的耗饲量,较贵的配合饲料不宜多用。

        二是投喂好饲料,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水温的升降,结合当地的饲养方法,把握好饲料的种类、结构配比、质量与使用量,达到量足、适口、适需和营养全面,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看天气、看季节、看生长与吃食性情况、看水质变化。虾蟹养殖一般一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下午5∶00~6∶00,投喂量占虾蟹体重的3%~1.0%,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投喂地点与脱壳地点分开;为了让河蟹及时足量吃到螺蛳,后期投喂的螺蛳大多用机械碾碎,可以先把螺蛳冲洗干净后煮熟再碾碎,以防变质和污染。青虾上午以深水区为主,下午以浅水区为主,每隔20~40厘米设一投饵区;以天然饵料为主,青、粗、精结合,保证蛋白质含量,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

         5.改革养殖方式。以优质、高效及高产为目标,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和完善生态渔业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使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

         一是稀放大养。一次性放足,放大规格,放齐规格,养大规格蟹,压缩小规格,控制中规格、发展大规格,要求放养密度控制在扣蟹500只/亩,V期幼蟹800~1000只/亩,幼虾5~10千克/亩,虾苗2000~2万尾/亩。

         二是反季节河蟹与稻虾共养。改变传统稻田养殖的缺点,单季稻栽插时间6~7月,控制在10月中、下旬收割,稻栽插一个月后,亩放虾苗(规格2厘米)3万~4万尾,8月中旬亩放(规格为1000~1500只/千克)幼蟹600只左右、养殖面积以5~10亩为宜。

         三是80∶20养殖。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类组成,即主养鱼(如银鲫),其它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即搭配鱼(如鲢、鳙、鳜)。主养鳜鱼,亩放500~900尾,搭养鲢鳙亩放50尾左右,搭养银鲫亩放100尾左右。

         四是健康养殖。依靠科技进步,推行“良种+理想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重点是良种、生态平衡和无公害投入(饲料、药品等)。

         五是建立产业化体系。按生产区域或生产类别,组织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培植“公司+基地+农户”,变分散为集中,增强竞争力。

6. 养什么鱼产量最高

池塘养草鱼长得最快。这种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幼鱼时期主要吃幼虫和藻类,长大后才吃各种草类,偶尔也会吃荤食,比如蚯蚓、蜻蜓等。它的饲料来源广,而且生长速度快。平时需要注意池塘清理和消毒,以免鱼儿患病,隔三天需要换一次水源,定期还要加水提高溶氧。

一、池塘养什么鱼长得最快

池塘养草鱼长得最快。这种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属于四大家鱼之一,幼鱼时期主要吃幼虫和藻类,长大后才吃各种草类,偶尔也会吃荤食,比如蚯蚓、蜻蜓等。它的饲料来源广,而且生长速度快。平时需要注意池塘清理和消毒,以免鱼儿患病,隔三天需要换一次水源,定期还要加水提高溶氧。

二、池塘适合养哪些鱼

1、鲢鱼:鲢鱼和草鱼同属于四大家鱼,而且是滤食性鱼类,也是我国主要养殖的淡水鱼,在各大水系中都有分布,生长速度快,而且不容易得病,产量还很高,通常和草鱼、鲤鱼等套养。幼鱼时期主要吃浮游动物,长大后可以喂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

2、鲤鱼:鲤鱼是一种底栖杂食性的鱼类,本身荤素兼食,而且饵谱广泛,喜欢在水底拱泥找吃的。人工饲养可以和草鱼、团头鲂等混养,也可以和斑点叉尾鮰养一起,由于在水底活动,所以不会影响其它鱼儿的生长,也不容易争食。

3、鲫鱼: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它的食性较杂,生长速度快,主要以植物性饵料为食,而且适应能力强。本身的肉质肥美,深受人们喜爱,池塘饲养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7. 高产养鱼的九大技术是什么

池塘养鱼是指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静水池中从事的鱼类养殖,又称内塘养鱼。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工控制,管理方便,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精养,以提高单位水域的产量。生产过程分四个阶段,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当年或翌年将鱼苗培育成鱼种,鱼种养一定时间成商品鱼,部分鱼继续培育成亲鱼,也可根据需要专门从事其中一个阶段的养殖生产,中国池塘养鱼的养殖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1、混养和密养

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2、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3、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8. 高产鱼养殖

一、重视种鸽品质品种

种鸽是生产乳鸽、鸽蛋的重要生产力,养鸽户应该及时淘汰生产能力较差的种鸽,与大型正规育种如:河南天成鸽业等企业合作,引购品质优良,高产健硕的肉鸽品种,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加种鸽产量。

二、合理的日粮配比

日粮是种鸽寄汲取营养,维持正常生产的重要来源。养鸽户应该重视日粮的配比,使用原粮混合颗粒料喂养,从而保证其营养。正确掌握保健砂的配比及使用方法,从而有利于种鸽营养的全面吸收,利于种鸽产量的提升及乳鸽、鸽蛋品质。

三、科学的车间管理

科学的车间管理也是提高种鸽产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记录产量记录牌、适当的调窝并仔等科学化、数据化的车间管理,种鸽达到增产同时还能延长其可利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