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

晏子劝说不杀养鸟人|晏子谏因鸟

1. 晏子谏因鸟

晏子谏杀烛邹

先秦 · 晏子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

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2. 鸟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与鸟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言句。晏子与鸟四字中能用繁体字来书写的字有:与和鸟共二字,具体书写转换过程为:与的繁体写作與,一个和輿、興极为相似的汉字。鸟的繁体写作鳥,如同鹅字写作鵝,鹄字写作鵠一样写法。因此此句阅读答案写作:晏子與鳥。

3. 晏子鸟的故事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

“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

“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

“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办法取得成功。

4. 晏子善谏景公射鸟

用委婉的句式,而且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5. 晏子与鸟中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婴劝谏齐景公不杀养鸟人来源于《晏子春秋》里面的一篇文章《晏子谏杀烛邹》。

这篇文章中讲述了齐景公因为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为了解救他,于是用委婉的话语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使得齐景公放弃了杀烛邹的念头。

6. 晏子与鸟的故事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赏析

《晏子谏杀烛邹》讲的是齐景公因为烛邹没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给烛邹委婉的列举了三条罪状,其实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

这个故事揭露了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它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7. 晏子与鸟的道理

晏子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现已选入第十课与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8. 晏子谏是谁写的

晏子赎越石甫

晏子赎越石甫为出自《新序·节士·晏子赎越石甫》的一篇历史故事,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作品名称

《晏子赎越石甫》

创作年代

战国末期

作品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者

晏婴

晏子赎越石父晏子朝晏子至晏子逐高缭晏子劝谏齐景公晏子谏齐景公晏子故事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晏子之御者

出处

《新序》,西汉刘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原文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之礼,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译文

春秋时期,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路过中牟地方,看见一个人头戴破帽子,反穿皮袄,身背饲草,正坐在路边休息。 晏子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你是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那人回答说:"我是齐国人,名叫越石甫。" 晏子就把他叫到跟前问道:"为什么来到这里?是不是家里遭到什么不幸?" 越石甫说:"我在中牟卖身为奴,看见了使者路过,打算跟您回国。" 晏子问:"为什么要卖身为奴?" 越石甫回答说:"由于饥寒交迫,我便卖身为奴了。" 晏子问:"当奴仆几年了!" 越石甫回答:"已经3年了。" 晏子问:"可以赎身吗?" 越石甫回答:"可以。" 晏子便把拉车左套的马解下来,用这匹马把越石甫赎买下来,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 回到相府,晏子没跟越石甫告辞就进了自己的房门。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子绝交。 派人传话说:"我不曾与你结交,谈何绝交?你当了3年奴仆,我今天看见了才把你赎买回来,我对待你还算可以吧?你怎么可以恩将仇报?说什么绝交?" 越石甫说:"士人不在知已朋友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已朋友面前,可以得到舒展。所以君子不因为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人家,也不因为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向人家屈服。我给人家当了3年奴仆,却没有人理解我。现在您把我赎买回来,我认为您理解我了。先前您坐车,不同我打招呼。我以为您是一时疏忽了。现在您又不向我告辞就直接入屋门,这同把我看做奴仆是一样的。既然我还是奴仆地位,就请再把我卖到社会上去吧!" 晏子听了越石甫的回话,走出来,请求和越石甫见礼。晏子说:"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我听人说过,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诚心改正错误的行为。"晏子命令人把厅堂打扫干净,用酒席盛情款待越石甫。 越石甫说:"我听说过,最高的尊敬不讲究形式,用尊敬的礼节款待人不会遭到拒绝。先生以礼待我,我实在不敢当。" 晏子于是就把越石甫奉为上宾。晏子对人有恩,是人免于困境,却反而受委屈处在别人之下,那远远地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

注解

1、晏子:春秋时齐国的宰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2、刍:柴草。

3、晋:国名。

3、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越石:地名。

6、骖:驾在车前两旁的马。

7、暴:猛,急。

8、诎(qu1):通"屈",屈服。

9、申:通"伸",伸展。

10、鬻(yu4):卖。

11、行:德行。

12、辞:谢罪,道歉

9. 鸟这篇文章中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被委任为东阿地方长官。只任职三年,就有好多人四处告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包括其手下和身边左右的人,都告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齐王召见他说,我也无可奈何,虽然我知道你有本事,但众怒难平,只有罢免你了。

晏子很严肃地立下军令状,保证能让齐王在全国听到晏子的好名声。

三年后,果如其然,齐王很高兴,大宴群臣,就要提拔重用。

这时,晏子向大家说,过去三年,我尽全力为老百姓做实事。

修路筑桥,动用民力,整顿社风,那些懒惰的人怪我劳民伤财,那些行为不轨的人不喜欢对他们整顿;因为审理案件时不听权责打招呼,他们来东阿,我也从不迎来送往,搞超规格接待,他们对我意见很大;身边左右的人、还有亲戚里道求我帮忙,我总是公事公办以致他们得不到好处,也非常反感我。

整整三年都是这样,谁会有好名声呢?

后来三年,我万事不管,一心对上迁就,忙于应酬,也不搞什么实事,身边的人有要求,我都尽力设法满足。

三年下来,天下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官。其实,前三年要惩罚我,那正是我应该受到表彰奖赏,现在要提拔我,正是我应该受到惩罚呀!

同一个晏子,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三年,因为作法和效果截然不同,前后评价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在令人深思。首先,晏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干部考核完全是自上而下,由职位最高的齐王一人说了算,“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作为现代的领导干部,与晏子一样,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所不同的是,晏子作为旧时代的官吏,他代表的是君王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全然不顾老百姓;而现代的领导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老百姓,全然没有自己的利益。

因此,对干部的评价,就能以之为鉴,从我们的干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既不能让少数人定了终身,又不能因为为群众做了事情而误了真正的好干部。

要准确考核一名干部,必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彻底打破由少数人说了算,而应由群众,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说了算。

正常情况下,民意测验得票最多的一般是群众公论好、受欢迎的,但也绝不能唯票选人定政绩。做人和做事是两码事,前三年晏子光做事不管“做人”,而后三年光琢磨“做人”而不去做事,结果前三年“票少”,后三年“票多”,做的事多,得罪人多,“不合格”、“不称职”也就多了;不做事,当好好先生,同流合污,没有不利的名声,既轻松自在,又能重用提拔,只苦了百姓群众,得“优秀”票当然不少。那么怎样才能解除这一怪现象干扰?就在于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听真话,听逆耳的话,听反对的话,即使反对意见是少数,也决不可轻易否定,只有深入群众,看是不是真正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事实说话,分析社会议论和群众的话是不是一回事,这就决不会被假象所迷惑,决不会被那些恶意散布的流言所蒙蔽。其次,对干部的行为,要多方位,辩证地看,不能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的干部所作的不同的工作,不可听一面之辞或受众口一词的影响。比方说评价独断专行、作风不民主,实际上有可能是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强或对下属要求严格。有的因为环境过于困难而工作难见成效,这就要同德才平庸、不思进取区别开来;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因某些政策界定不明,造成了工作失误,这就要同干部自身素质区别开来;有的注重基础建设,在培植发展后劲,这就要同只求一时政绩而牺牲长远利益区别开来。另外,第一年反映晏子有问题,应该马上跟踪考察,真是不行,没有本事也没有做正事,政绩也没有,早就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肯定其优点,可以让他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以适得其所。真是行,尽全力做正事做实事,政绩突出,就不该有罢免决定。决不能因为告状的人多了,对他的印象不好了就随便作出决定。评价干部是一面旗帜,选拔任用干部主要依靠对干部本身的评价,这项工作鲜明地反映着领导者的意图,有时正反映出用人现念、用人路线、用人标准甚至是个人好恶、亲疏恩怨、价值取向。晏子的故事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鸟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华而不实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晏子发笑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晏子数罪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最新在线地址,各种格式下载地址去搜索“h4xsw幻世小说网”